top of page

Lost My Way — 《流浪者之歌》《Анна Каренина》


BTS - Blood Sweat Tears

Lost my way


近期我買了兩本新書,用來舒緩沒有辦法離開香港休息的兩個月。第一本是赫塞所寫的《流浪者之歌》德中譯本,用作晚上靈修用;另外一本是托爾斯泰巔峰之作《Анна Каренина》(安娜 • 卡列尼娜),其實我對Anna的故事很熟悉,但未讀過俄中翻譯本所以買了回家。


容許我簡單介紹一下赫塞,他是一位在20世紀很有名的德國作家和詩人,同時也是一位哲學家,醉心尼采的哲學見解,所以他們的作品和觀點會有一點相似。


赫塞的作品繁多,例如是《知識與愛情》(Narziß und Goldmund)一本關於理性與感性的故事、《徬徨少年時》(Demian)講述一個少年成長成為大人的故事等等,因著多部岀色的小說令他在1946年取得了諾貝爾文學獎。

一個人的內在留有混沌,才會誕生一顆舞動的星」- <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> 尼采
Man muss noch chaos in sich haben um einen tanzenden stern gebären zu können - <Also sprach Zarathustra> Friedrich Nietzsche

我當然不是甚麼哲學愛好者,認識赫塞的原因也離不開追星。是的,很難以置信吧?因為防彈少年團在2016以《徬徨少年時》作核心,創作了他們第二隻正規專輯《Wings》,防彈專輯的詳情就不多説,但就正正因為防彈令我認識了赫塞。

而其實《流浪者之歌》我是還沒有看完,畢竟靈修需時比看書長,但只讀了半本已經獲益良多。這本書的背景是佛陀還在世的印度,其實打開書看見有婆羅門這名詞已經覺得很希奇,一個德國作家在寫印度佛法嗎?!當然不是,這是一個富家子弟離開家族尋找自我的故事,男主角岀生於顯赫的婆羅門家族,而且學識淵博我心向佛,但覺得婆羅門的教訓與知識不夠完滿梵我。所以岀走投入沙門門下,開始流浪的生活。


雖然未看完整本書,但每當主角發現自己想要些甚麼、與真實的自己更接近的時候,就會令我很感動和羨慕。赫塞自己説過,旅行本身是不能尋找自己/方向,唯一個方法是聆聽我內心的聲音,然後緊緊地跟隨聲音而行,才會得到人生的方向。主角在每次開始新旅程時,都會跟自己聊天和反省,繼而知道要如何完滿梵我。


我其實已經迷失很久了~

失去方向,迷糊渡日,所以再拾起赫塞學習一下,希望能夠指點一下迷津,尋找到真正的自己。


『雖然啲本書講唔出啲咩大道理,但係我睇完覺得好有親切感,所以分享俾大家 - 好假的肥妹上』

 

《Анна Каренина》Keira Knightley

然後是《Анна Каренина》,我在2012年已經認識她,當時我還沉醉在近代歐洲文學。看完了對愛情堅貞的簡愛、浪漫和快樂的Emma後,Анна Каренина的電影海報就岀現在我面前,女主角是我最愛的Keira Knightley,所以就盲舂舂、完全零概念的情況下衝入戲院。然後在情緒大起大落的情況下渡過了120分鐘。

老實說,一腳踏兩船、婚外情在現實生活就像食飯一般常見,因為人類都是三心兩意、貪新忘舊、忠貞不二是地球的童話⋯⋯大家都知道,但沒有人勇敢得放上桌上討論。更何況是1874年的俄國?雖然當時對婚姻和談戀愛的態度已經開放了很多,男女可以自由戀愛和結婚,但有第三者或者岀軌離婚還是禁忌。而托爾斯泰打破了社會的道德框架,將當時常常發生、但不能放上大枱的婚外情故事登上報紙連載。當時俄國國民對這部小說反應很大,最後結集成書,流傳到現今作警世用。

到了21世紀,幸好已經沒有盲婚啞嫁或指腹為婚等事,Anna的婚姻背景已經不適用於現今,但我還是佩服她對尋找真愛的勇氣,你可以説她背叛了家庭和丈夫是一個壞女人,但在我的角度她沒有背叛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、捉緊然後承擔所有後果,對得住自己。雖然是悲劇收場,但她最後忠於自己還不是比後悔一世來得好嗎?

21世紀已經自由了,已經不會像Anna要跟自己沒感情的人結婚,但世界還是有超級多自欺欺人的人。愛與不愛自己其實很清楚,明知道不適合還要跟那個人跳進婚姻裹,是自討苦吃;眼白白接受另一半有外遇而死忍不放手,也是自討苦吃。我們的人生太長了,不要欺騙自己選擇一個錯誤的人然後忍著過下半世好嗎?

bottom of page